米乐体育官方下载-m6米乐app登录 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专题新闻 米乐体育官方下载的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小记者风采
  您当前的位置 :  >  米乐体育官方下载-m6米乐app登录  >  本地新闻  >  综合

回望海伦革命史迹 感悟老区精神内涵-米乐体育官方下载

来源:绥化日报 2022-06-10 字体:

——浅谈对老区精神的认识

赵树芳

  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老区军民,经过长期艰难困苦斗争,终于取得了革命的成功,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重大的牺牲和突出贡献,用意志和奋斗、鲜血和生命凝聚成了一座永恒的精神丰碑,国家老促会把其精辟地概括为六句话,即:“爱党信党、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博大情怀;不屈不挠、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顽强斗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态度;鱼水情深、生死相依的光荣传统。”

  为深刻理解老区精神,掌握其实质和要义,笔者在认真学习《海伦市革命老区发展史》的基础上,深入重点老区走访“三老”(老干部、老党员、老军人)并考察遗址遗迹,进行调查研究,对革命老区精神的内涵形成了以下六点认识:

  (一)爱党信党、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是老区精神的灵魂所在,展示了老区人民具有的立场坚定、方向明确、追求执着的崇高政治信仰。在革命战争年代的残酷斗争中,老区人民以自己的切身经历,从思想深处感受到党的英明伟大,坚信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和主张,认定只有听党的话、跟党走、才能真正获得翻身解放,过上好日子。所以,横下一条心跟党闹革命、打天下、义无反顾,前仆后继。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海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组建游击队、紧密配合东北抗联和义勇军,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一大批抗日英烈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血洒寒地黑土。据史料记载,自1931年至1941年,海伦人民配合马占山部队、东北抗日联军和海伦游击队在本地区与日伪军进行大小战斗229次,以牺牲1500多人代价,消灭日伪军6000多人。抗日胜利后,海伦成为最早的解放区,是解放战争的大后方和重要的根据地。全市人民积极响应各级党组织的号召,全身心地投身到建立和巩固政权、锄奸剿匪、土地改革、参军支前和大生产运动中。先后共有6895名青壮年踊跃参军参战,在解放战争和剿匪及抗美援朝的战场上英勇杀敌,其中有453名优秀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海伦人民为东北和全国解放付出了巨大牺牲,做出了重要贡献。爱党信党成了一代又一代海伦人民坚定不移的情感寄托和自觉行动,是老区人民政治本色的根本体现。

  (二)舍身忘死、无私奉献的博大情怀,是老区精神的核心内容,体现了老区人民顾全大局、公而忘私,自我牺牲、勇于奉献的价值取向。老区人民坚守道义,耿直忠贞,一旦认清了前进的道路,就义无反顾地走下去。战争年代,海伦人民为了建立新中国,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留下了彪炳千秋的英雄事迹。1911年出生于海伦的雷炎,原名李树、李勇、李辉。193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4月1日组建中共海伦县支部,任支部书记。1938年9月历任抗联九师师长、四支队支队长,战功卓著。1939年2月17日,雷炎与参谋长郭铁坚率领四支队81名骑兵被1000余名日伪军包围在海伦李老卓屯(今共荣镇民强村)。在打死打伤320多名敌人,掩护战友突出重围时,雷炎不幸中弹。临危时,他对战友说:“我死后,把我的尸体埋在冰窟窿里,不能让敌人得到。同志们要继续战斗,直到把侵略者赶出中国去!”雷炎因流血过多,悲壮地牺牲在冰雪覆盖的克音河畔,年仅28岁。1937年4月15日,时任海伦中心县委宣传委员的顾旭东,在党组织遭到敌人破坏的危机关头,不顾个人安危,帮助县委书记夏尚志和县机要员高洁安全转移,被捕后,尽管敌人对他用尽了“坐老虎凳”“上大挂”等各种酷刑,都无法摧垮其坚强意志,舍生忘死的保守党的机密,使32名地下党员免遭日寇捕杀。像雷炎、顾旭东这样敢打敢拼,勇于献身的抗战英雄,在海伦还有很多,他们都把青春和热血献给了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和平建设时期,海伦人民一如既往,以党和国家利益为重,满腔热情地主动承担责任和义务,宁愿牺牲小家,也要顾全大局,充分体现了老区人民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崇高的思想境界。解放以来,为了保护国家粮食安全,支持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海伦一直争当全省交售征购粮头牌县。1949年到1958年的十年间,海伦共交售30.3亿斤,平均每年3.03亿斤,超过牡丹江地区的征购粮总数。其中1958年交售征购粮5.4亿斤,获得国家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称号和周恩来总理签发的国务院奖状。1959年,省给海伦下达了6.64亿斤过重的征购粮任务,海伦人民宁可降低三留标准(口粮、马料、种子)忍饥挨饿也完成了上交商品粮任务,做到了全国每人吃海伦一斤粮食(当时全国六亿人口)。集中展现了老区人民以自觉奉献为荣,以长期奉献为贵,以竭力奉献为乐的情怀。

  (三)不屈不挠、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是老区精神的本质体现,反映了老区人民不惧顽敌,不怕挫折,勇于夺取胜利的革命品格。回顾一些英烈的革命壮举,至今仍是那样具体、鲜明和厚重,1893年出生于海伦市东林镇镇东村的顾凤,是海伦抗日义勇军总指挥。1932年6月10日,顾凤率部下攻打肖永臻屯(今东林镇文明村)日军,歼敌20多名并击毙日军大佐指挥官。战斗中,顾凤不幸左胸中弹后牺牲。顾凤牺牲后,其父年过花甲的顾文德,并没有沉浸在痛失爱子的悲伤中,而是怀着对日寇满腔仇恨,毅然接任义勇军总指挥,替子出征,率队继续战斗。先后在绥棱双岔河、双泉镇击毙日军45人,在四海店毙敌28人,并攻占绥棱县上集镇,击毙日军11人,镇压汉奸2人。顾文德、顾凤父子前仆后继,充分彰显了老区人民不屈不挠,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本色,形成了海伦人民的特殊品格和长期坚守的自觉行为。出生于海伦市百祥镇的郑起,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随部队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1951年1月3日,郑起所在部队——39军116师347团钢铁7连在釜谷里与英军29旅奥斯特莱复枪团相遇。激战中,指导员和所有的班排长全部牺牲。身负重伤的连长被通讯员强行背离战场前,吃力地把手枪交给共产党员、司号员郑起,暗示他带领士兵坚决守住阵地,战斗到底。郑起指挥现有的17名战士打退敌人多次进攻,最后仅剩7个人。在敌人又发起进攻时,他让战士们把仅剩的爆破筒、手榴弹集中到一起,一次性投向敌群,自己忍着伤痛鼓起全身力气,吹响了冲锋号。敌人以为增援的大部队到了,要向他们发起反攻,吓得拼命往后跑,撤离了阵地。郑起凭着一把军号,吓退了英军王牌团,为后续部队赢得了时间夺取了战斗的胜利。战后,郑起荣立特等功被评为二级战斗英雄。

  (四)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顽强斗志,是老区精神的突出特点,体现了老区人民不怕困难,自力更生,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在艰苦的战争年代形成的这种优良作风,在海伦得到了很好延续和传承。革命老区往往地处偏僻,自然条件较差,经济基础薄弱。海伦也是如此,它虽然是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县份,然而低洼地、河滩地比较多,约占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洪涝灾害一度成为这里制约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对此,海伦人民在困难和灾害面前不悲观失望,不坐等国家援助,在县委的领导下,从1948年开始,靠人挖、镐刨、肩挑,改山治水。特别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十年间,先后建成东方红、星火、燎原等大、中、小型水库数十座,完成海北、联发、伦河三大涝区等工程建设,使海伦水涝灾害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为发展农田灌溉和种植水田、建设现代化大农业创造了条件,打下基础。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农业现代化综合科学实验基地县和全国商品粮基地县;1994年粮食产量在全国100多个产量最高县中名列第13位;1995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这表明,老区人民艰苦奋斗,铸就和发展了老区精神,老区精神又成为人们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动力。

  (五)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态度,是老区精神的永恒主题,概括了老区人民追求进步、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思想意识。不安于现状,不墨守成规,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这是海伦人民的一个基本属性。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海伦军民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残酷讨伐和伪满政权的血腥统治与破坏,敢想敢闯,顽强拼搏,用鲜血和生命创立了海伦东山里秘密仓库、被服厂、医院、营房等抗联密营地以及支援东北和全国解放的后方根据地,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海伦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尊重科学、改革创新,从生产力欠发达的实际情况出发,立足海伦实际制定了“一都五城”发展战略,即:黑土硒都、绿色食品之城、商贸节点之城、生态宜居之城、文化魅力之城、产业创新之城,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使经济社会迅速发展,老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老区人民的这种务实创新的进取意识,使老区精神升华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六)鱼水情深、生死相依的光荣传统,是老区精神的力量之源,揭示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的骨肉深情,成为老区军民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力量源泉。1936年10月,赵尚志率领抗日联军第三军的部分队伍先行西征到达海伦,极大的鼓舞了海伦人民的斗争热情,在地下党组织和救国会的宣传动员下,海伦人民踊跃支援抗联和游击队。家住今东林镇平安村的董延宪(字凌阁)是一个几十口人的大家庭。一天,董家的人发现一个抗联战士,受了枪伤,因流血过多已昏迷。董延宪担心被汉奸和日本人知道,不敢往家抬。就叫长工砍柳条子,在董家苞米地里支起一个临时窝棚,然后拉一车麦秸,铺在地上,又从家里拿来行李,找大夫买药治疗。后为安全起见,又连夜把伤员送到董家窝棚(今二良种场)碾房里藏了起来。当日军和汉奸搜查时发现了玉米地里的临时窝棚,便把董延宪和三弟董延选哥俩同时抓到了海伦日本宪兵队审问,董延宪已同董延选说好,“有啥事都往我身上推,咱哥俩不能都死,你得出去。”鬼子把董延选毒打一顿,因董延宪全承担了过去,就把董延选先放了回来。鬼子轮番用各种酷刑折磨董延宪,但他抱着必死的信念,什么都没说。由于没有证据,三个月后把董延宪也放了回来,但人已经被折磨得不成样子,不几个月就含恨离世了。老四董延维当家做了掌柜的。从那以后由董延维变卖土地房产,买枪支弹药等物资支援抗联,多次给抗联送粮食、棉衣、棉被、棉鞋、食盐、药品等物资。他们不怕艰难险阻,不畏流血牺牲,为支援抗联做出了特殊贡献。1928年出生于海伦县爱民乡勤俭村的吴勤,1950年主动报名参加担架队,开赴朝鲜战场。在一次激烈的争夺战中,他负了伤,仍然坚持救护一位志愿军重伤员。与他抬一副担架的队员受伤倒下了,吴勤自己也血流如注,可他咬着牙关,继续搀着伤员艰难地向前行进。这时又一颗炸弹在他们旁边爆炸,吴勤与伤员同时牺牲。战斗结束后,战士们发现牺牲的吴勤仍紧紧地搀着伤员的左臂,至死不放,牺牲时才刚满22岁。

  诸如这样的感人故事,在革命老区真可谓数不胜数。他们是老区人民的杰出代表,是海伦的光荣与骄傲,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是老区人民的主心骨、保护神,而老区人民则是党和人民军队的生存之根。我们的军队之所以无往而不胜,根源于党的英明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坚定支持。

  我们在实践中感到:老区精神的以上这些要义,虽然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但在新的形势下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如今,我们在面对世界两大格局发生变化时,能不能把握好理想信念的舵;面对艰难险阻能不能坚决顶起头上的那片天;面对物质享受,能不能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面对前行中的挑战,能不能善用改革创新的思想开拓进取……只要重温和发扬老区精神,就一定会从中受到激励和启迪。

  总之,革命老区精神,是先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无论时代怎样变化,社会怎样发展,只要我们信守和传承这一红色基因,并与时俱进,其内涵将不断丰富充实与发展,依靠这种精神,我们海伦革命老区子孙后代就能继往开来,战胜一切困难与挑战,永远沿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奋勇前行。

  (作者系海伦市老促会会长)


编辑:韩敏

绥化新闻网©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