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老促会、关工委、老干部服务中心和市残联共同开展助残慰问活动侧记
全媒体记者 廉 红
真情送温暖,大爱洒人间。
5月17日,在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我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市老干部服务中心、市残疾人联合会和北林区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共同走进北林区特殊教育学校、市聋儿康复中心和初阳自闭症康复训练中心开展“科技助残共享美好生活”主题助残慰问活动。
此次活动为3家残疾人服务机构师生送去了由中国侨联海外顾问、澳大利亚华侨慈善家、澳洲abc纸业总裁魏基成创建的天籁列车慈善机构捐赠的价值80多万元的蓝牙耳机助听器和听障教学设备,绥化锦绣假日酒店总经理顾君捐赠的200本《红色家书》。这一爱心义举旨在鼓励和鞭策广大残疾儿童工作者及家长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凝聚奋进力量,用爱心和汗水为残障儿童少年点亮人生希望之灯,在服务奉献残疾人事业中不断展现新作为,积极营造全社会都来关心关爱残疾儿童成长、同心共创美好未来的文明和谐氛围,助力绥化市区一体高质量发展全面振兴。
这次活动是我市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科技助残,共享美好生活”系列活动中的一部分,也是市区老促会、关工委、老干部服务中心及社会各界助力残疾人事业发展生动实践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实推动“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合力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落实。去年中国残联主席程凯到我市调研,对我市残疾人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全市残疾人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残疾人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残联工作,坚持把残疾人事业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之中精心研究,统筹谋划,强化措施,排解难题,加快发展。2023年,市委常委会议三次听取残联工作汇报,研究推进重点工作落实。市政府将残疾人儿童康复救助、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纳入了2023年民生实事高位推进。顺利完成市、县、乡三级残联组织换届工作,残疾人工作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基层残联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为全市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织密筑牢残疾人的民生保障底线。我市坚持保基本、兜底线,深入落实各项残疾人帮扶政策。积极落实两项补贴政策,2023年,全市享受两项补贴11.14万人,发放补助资金1.14亿元,纳入特困供养0.47万人。加强防返贫动态监测和预警,精准掌握监测数据中残疾人变化情况,全年预警监测4436人,确保守住不发生残疾人规模性返贫底线。多渠道促进残疾人就业增收,针对残疾人开展就业培训675人/次,发放培训补贴60余万元,为286名残疾人发放灵活就业社保补贴30.79万元,为40名残疾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40万元。通过推进龙头企业吸纳、劳务输出、公益岗安置等就业帮扶,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全年实现城镇新增残疾人就业1225人,农村新增残疾人就业3053人。落实残疾人住房保障政策,为194户残疾人进行了危房改造,采取实物、补贴等方式,优先实施住房保障政策,惠及1487名残疾人。按照应随尽随、就近就便原则,优先安置796名适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
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质效明显提升。坚持兜底与扶持并举、保障与发展并重,努力提升残疾人公共服务水平。2023年,以重度残疾人和低收入残疾人为重点,为12516名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为4225名残疾人提供辅具适配服务,为189名符合条件残疾人免费实施了白内障复明手术,对符合条件的448名残疾儿童实施了康复救助。深入宣传贯彻《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成立无障碍环境建设督导队,为525户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了无障碍改造。不断提升残疾人证核发管理科学化、便利化水平,实施残疾人证“跨省通办”858人/次,为1393名行动不便残疾人提供上门评残服务。扎实做好特殊困难残疾老人探访关爱,开展关爱残疾人志愿服务活动,推进实施“阳光家园”行动,为433名重度残疾人提供了托养服务。
残疾人权益保障更加有力。切实维护和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拓宽残疾人法律援助渠道,广泛开展“法援惠民生”专项宣传和“送法上门”法律服务活动,相关部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走访特教学校、残疾人家庭等方式,对涉残法律法规政策进行宣传,提高残疾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落实残疾人信访工作制度,着力解决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设立专人处理12345及12385残疾人服务热线来电咨询和申诉事项300余件/次。
社会是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载体,全民助残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未来绥化残疾人事业一定会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使命担当,牢牢把握“平等、融合、共享”的价值导向,全面推动扶残助残惠残各项政策落实,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助残活动,努力营造尊重、理解、关爱、帮助残疾人的良好氛围,在奋进中国式现代化绥化新篇章中为广大残疾人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让红色基因在绥化大地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