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体育官方下载-m6米乐app登录 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专题新闻 米乐体育官方下载的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小记者风采
  您当前的位置 :  >  米乐体育官方下载-m6米乐app登录  >  本地新闻  >  综合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米乐体育官方下载

来源:绥化日报 2023-03-21 字体:

厚植人才资源竞争优势

许淑萍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只有选好用好这个第一资源,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才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把人才资源开发利用放在突出位置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对于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显,也对培养更高层次的人才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

  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把人才作为核心竞争力来抓,把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放在突出位置上,把握住人才这一战略性资源的特点,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将人才队伍建设纳入长久发展规划,以人才优势厚植创新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以人才发展赢得机遇、赢得竞争、赢得未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定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为创新发展增添活力,为振兴发展增添实力,为推动龙江高质量发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提供坚强人才保证。

完善人才发展政策体系

  人才是发展之本,海纳百川聚人才。良鸟择木而栖,梧桐不栽,凤凰难来。抓好人才工作要在“活”和“精”上做文章。要解放思想建立灵活的人才体制机制,敢于打破束缚人才发展的桎梏,进一步深化引人用人改革创新举措,解决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问题。

  推进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迫切需要创新人才政策,建强人才队伍,激发人才活力,为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我省要认真研究人才发展的规律,厘清“引才、选才、育才、用才、聚才”各环节的关系,构建包括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评价、服务等制度在内的配套政策措施,做好各项人才政策的衔接,打好人才政策“组合拳”,形成人才政策的合力,形成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的联动政策体系。应依托我省“人才振兴60条”政策,聚焦用人主体、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突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导向,制定精准的人才政策,强化政策的针对性,增强政策的有效性。

搭建事业平台汇聚人才

  人才因事业而聚,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和事业相生相长、相互促进。人才是干事创业的第一资源,谁得到了这一资源,用好了这一资源,就能在发展中抢占先机,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搭建好人才干事创业的平台,使人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展才华、大显身手,进而不断激发其实现价值、贡献社会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才能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的效能。以事业取人、靠事业留人、用事业成人,凸显了人才的主体地位,是激发人才活力最根本、最有效的选择。我省推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高质量构建“4567”现代产业体系,对各方面优秀人才的需求显得尤为突出,迫切需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更需要掌握核心技术和产品开发的创新人才。要以开放的胸襟吸引人才,让各类人才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事业能出彩,让更多智慧资源、创新要素汇聚龙江大地、助力振兴发展,吸引更多龙江籍的优秀人才回到家乡、共谋振兴发展大业,让龙江成为天下英才的筑梦之地、圆梦之地。

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是人才资源得以聚集的重要原因,而“筑巢引凤”是人才工作的关键。因此,要大力吸引人才,在完善以基础设施建设和条件为主的硬件环境的同时,更要建立起有利于人才发展成长的软环境,以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吸引人才。积极营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求贤若渴的社会环境,营造鼓励创新、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打造良好人才生态环境,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尊敬人才、人人渴望成才、人人热爱人才的良好氛围。

  我省应抓住新一轮东北振兴的契机,采取多方面的措施,积极营造引才留才用才的优良软环境。加大人才政策的突破力度,在人才安居保障、落实人才自主权、优化人才服务等方面大胆突破,为人才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成就人才,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集聚人才,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作者系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王冬梅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引导广大人才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服务人民。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是当前一项重要工作。

创新人才管理制度

  要创新人才管理制度,通过“松绑”、“放权”充分释放活力。我省人才管理制度要顺应时代发展,摒弃和破除束缚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的体制机制障碍,借鉴发达地区的有效经验,在国家政策规定的框架内,大胆改、大胆闯,在人才管理、使用、评价等方面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模式。例如,赋予科研项目负责人更大自主权,在技术路线、资源组合、项目经费使用上给与更大空间;根据需要和实际向用人主体充分放权,在编制使用、岗位设置、用人招聘、薪酬等方面给与更大自主权。

创新人才发展制度

  要创新人才发展制度,通过“培训”“流动”实现人才价值。完善用好人才、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的政策措施,必须顺应时代,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引进人才的关键在于用好人才,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从观念上树立正确的人才流动观念,完善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使人才自我价值能够充分实现,工作越干越有奔头、越干越有劲头;同时,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通过学习交流、进修锻炼使他们与时俱进,适应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新要求。

创新人才激励制度

  要创新人才激励制度,通过“评价”“竞争”体现利益公平。吸引、留住人才要知人善用,给他们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和平台。因此,必须完善人才评价体系,根据不同职业、不同岗位、不同层次进行评估,辅之激励与竞争机制。

  激励机制要符合市场规律,一流人才、一流贡献,就应该有一流回报。通过创新分配方式、薪酬制度,成果转化收益、股权奖励、科技成果投入股策等,真正让人才事业有成就、贡献有回报。竞争机制则体现在晋职、晋级和奖励等方面,也包括领导职位通道、管理职位通道、技术职位通道以及其他发展通道,使脱颖而出的人有更大的才能施展空间。

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要全面加强育才聚才平台建设。应以全局观念谋划布局人才强省战略支点,做强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平台。要立足我省自身优势,加快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系列不可替代的人才创新平台,让人才有发挥作用的舞台。

  要实施各类人才支持计划。应以系统思维打造科技创新人才“雁阵格局”,做实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应围绕选育战略科学家,优化实施“头雁”行动,精准支持战略科学家和高层次人才,促进“头雁”研发成果在龙江转化落地。应围绕打造科技领军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实施专项支持,进一步壮大科技创新主力军、涵养青年人才“蓄水池”。

  要统筹人才资源整体开发策略。人才战略必须以宽阔视野和前瞻眼光进行整体布局。一方面,要统筹人才资源,做好创新创业人才的合理分配。在龙江人才战略总体布局上,各地要结合本地需求、人才层次和状况,制定各自重点领域人才队伍培养、引进、使用等计划;另一方面,突出抓好医疗卫生、教育、乡村振兴、企业经营管理、基础研究和哲学社科等重点领域人才队伍建设。

优化人才服务保障体系

  服务环境是吸引、留住人才创新创业和聚集发展的软环境,也是能够形成人才竞争力优势的环境。当前,全国各地在人才精准服务上不断升级加码。对人才服务方面,我省也有很多的创新举措,还应进一步用心用情用力,有针对性地解决人才服务需求,精准发力,让有限的财力发挥更大效能。

  要加强人才安居保障服务。实施更加积极的人才激励和吸引政策,对高层次人才在住房、配偶安置、优待医疗、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更优质服务,让各类人才安心、安身、安业。要完善人才服务监督。加强跟踪督办、考核问效,保证人才政策落实。真正做到以求贤若渴的诚意引才、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容才、以不拘一格的气魄用人,打造暖心感人、栓心留人的“软”环境。

  【作者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黑龙江省行政学院)】


增强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

李春梅
 

  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人才强国战略,强调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之一,将人才工作提到新的战略高度,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离不开人才,离不开拔尖创新人才。为此,我们需要提高站位,充分认识人才培养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应该看到,按照“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要求,实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应当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进行统筹考虑和安排。

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教育工作者要从国家的需求出发,切实把握时代变化赋予教育的使命和担当,把立德树人作为首要任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自主培养大批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育工作者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自主培养信念坚定、理想远大、勇于创新、扎根龙江、奉献国家的时代新人。

  只有依靠自身教育体系,才能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才能将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我省高等教育资源雄厚,要依靠龙江自有的教育体系、制度、资源,依靠龙江高校自立自强培养人才为引领,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实现人才供给的自主可控,助力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龙江和国家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和战略人才。

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

  我省提出着力建设创新龙江,坚持把创新作为振兴发展的基点,以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一切科技创新活动都是由人才完成,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创新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科技自立自强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重要前提,高水平的科研和高质量的人才培养相互支撑。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坚持科教融合,培养学生在前沿探索中增强创新能力,在参与国家重大项目中厚植家国情怀;其次教育工作者要坚持产教融合办学,以产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重大工程项目为牵引,重点企业全程深度参与,建立完善的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再次,教育工作者要坚持军民融合,满足民用领域和国防领域对高端人才自主培养的需求。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是呼应人才发展同时代需求的结合,聚焦管理、容错、评价、服务等方面机制进行深化改革,进一步培养好人才,让人才根系更加发达。完善人才战略布局,要广开门路引才、不拘一格用才、齐心协力聚才。更为关键的是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构建有利于人才培养、评价、流动、激励、引进、保障的机制。比如,我省“人才振兴60条”政策措施,就是要通过精准引育各类优秀人才,健全和完善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体系。用好这一政策,让人才资源的开发、调配、利用与建设“六个龙江”、推进“八个振兴”匹配,对龙江高质量振兴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需要建立更加公平公正、开放包容、鼓励创新的人才发展通道和制度环境。在人才管理模式上要柔性管理,主动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善于运用市场手段配置人才资源,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灵活运用好刚性引进和柔性引进两种引才途径,引进各类优秀人才。

  (作者单位:黑龙江工程学院,本文为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


激发龙江现代化建设的内生动力

于渤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实现了中国社会长期稳定、经济快速发展、国家不断强大、人民持续富足,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上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拓展了新的道路。

激发经济现代化建设的内生动力

  经济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石,发展经济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中心。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丰富细化“人民至上”的内涵,都必须以现代化经济体系为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步走战略。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的目标任务是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与“外源型发展”相比,“内生发展”强调的是激发区域内在的人力、资源、要素等发展动力,充分利用政府的各种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作用,培养区域的自我发展能力并使其发挥出主导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内生动力一旦形成就会相对稳定,并会在发展和社会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增强。中国式现代化突出以人民为中心,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价值诉求。中国式现代化也要依靠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依靠中国人民去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从动力源泉上来看,内生动力尤为重要。

增强黑龙江建设现代化强省的内生动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只有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好质与量的关系,才能不断塑造新的竞争优势,支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才能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夯实提质增效的物质技术基础。

  黑龙江面临提升经济增长速度,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以及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向,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并联式”叠加发展目标。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把握好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激发内生动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持续提升和量的快速增长。

以改革创新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动力

  激发创新动力,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破除束缚创新活力的体制机制障碍,使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激发人才动力,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抓好以科技人才、企业家人才、实用型人才的人才队伍建设,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各类人才。激发市场主体动力,深入推进高水平改革开放,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激发企业家创业热情,增强企业内在活力和创造力。支持企业把产品做精、链条做长、规模做大。激发思想引领力,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巩固提升绿色发展优势,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作用更加凸显。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省要发挥向北开放高地对其他省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全省的开放水平。要坚决扛起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坚决守好祖国“北大门”,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维护祖国北方生态安全,提高国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全力保障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编辑:张桂娟

绥化新闻网©
"));
网站地图